強國:中國威脅
點閱:13其他題名:中國威脅
作者:張春秋編著
出版年:2016
出版社:外參出版社
出版地:香港
格式:PDF,JPG
頁數:452
ISBN:9781936895762
分類:政治  SDG16 和平、正義及健全制度  
內容簡介
將中國視為全球新強權是無庸置疑的,它在經濟上幾乎滲透世界任何角落,它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,同時也懷抱著擴張的野心——先是南海,然後逐漸延伸至印度洋。它也是核武強權國家,近期更以新絲路的概念,也就是“一帶一路”的戰略來闡述其宏大願景。
今日的中國仍屬共產黨統治下的極權專政政體,中國果真能把握機會強勢崛起嗎?
儘管全球時下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問題。這些問題包括,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否會成功或失敗?中國社會將如何演變?世界將如何適應中國不僅在經濟上崛起,也會在地緣政治和軍事上異軍突起?
必須注意的是,崛起的中國中國本質上卻是脆弱的。它所擁有的力量幾乎都是“硬實力”,其“軟實力”相對而言較為疲弱。歷史進展至今仍未有一個獨裁政黨能統治超過75年之久,中國還有許多內部矛盾。中國共產黨還能掌權多久?
本書特色
中國野心越來越大
國際局勢更為混亂
台灣香港生存艱險
夏寶龍透露G20內幕,嘲笑奧巴馬安倍
重新評估G20的角色
西方如何抵制中國模式?
中國崛起破壞既有的國際權力平衡
美國新總統不應忽視中國的野心
中國民眾視美國為頭號威脅
杜特魯特為利益玩危險遊戲
王毅失態加拿大成為政治問題
梵蒂岡對中國的現實主義
東盟南海立場正中北京下懷
中日民間敵意提高,衝突升溫
北京是如何失去首爾?
朝鮮身價水漲船高
互信基礎薄弱 ,印度反華情緒升溫
平衡中美,菲新總統能成功嗎?
棄中迎美?開放後的緬甸心思活絡
不再不干預,中國前進中東
政黨培訓:中國向非洲推廣中國模式
“收傘”後的香港何去何從?
中國野心越來越大
國際局勢更為混亂
台灣香港生存艱險
夏寶龍透露G20內幕,嘲笑奧巴馬安倍
重新評估G20的角色
西方如何抵制中國模式?
中國崛起破壞既有的國際權力平衡
美國新總統不應忽視中國的野心
中國民眾視美國為頭號威脅
杜特魯特為利益玩危險遊戲
王毅失態加拿大成為政治問題
梵蒂岡對中國的現實主義
東盟南海立場正中北京下懷
中日民間敵意提高,衝突升溫
北京是如何失去首爾?
朝鮮身價水漲船高
互信基礎薄弱 ,印度反華情緒升溫
平衡中美,菲新總統能成功嗎?
棄中迎美?開放後的緬甸心思活絡
不再不干預,中國前進中東
政黨培訓:中國向非洲推廣中國模式
“收傘”後的香港何去何從?
蔡英文對習近平公開“宣戰”
蔡英文對習近平公開“宣戰”
章節
- 中國崛起又脆弱的全球強權
- 西方如何抵制中國模式?
- 中國制霸太空的野心越來越大
- 夏寶龍透露 G20 內幕,嘲笑奧巴馬安倍
- G20 走向終點?
- 王毅失態加拿大成為政治問題
- 杜特爾特為利益遊走於中美之間
- 特魯多與中國的危險遊戲
- 皮尤研究:中國民眾視美國為頭號威脅
- 美國下屆總統不應忽視中國的野心
- 中美核合作成為全球核安治理關鍵
- 中美兩國如何解決網絡安全問題?
- 人贓俱獲,智破竊美軍機軟體中國網
- 重金砸向美國娛樂業,中國隱實力大擴張
- “永不打烊的自由小酒館” 推特恐遭染紅
- 中國會不會選擇戰爭?
- 中國參與環太軍演 美國盟友霧裡看花
- 遏制中國?美印澳海上結盟的挑戰
- 中日民間敵意提高 亞洲衝突恐升溫
- 李顯龍力挺日本扮演地區角色
- 亞洲國家希望與美中同時交好
- 東盟十國南海立場各異 正中北京下懷
- 北京加強圍堵 印度入核供應國集團受阻
- 棄中迎美?開放後的緬甸心思活絡
- 印度與中國在緬甸展開競爭
- 平衡中美,菲新總統能成功嗎?
- 南海的重要性被誇大了?
- 聲討中國阻撓崛起 印度民間抵制中國貨
- 為什麼中國南海執行 “四不政策”?
- 中國南海主權聲索始於晚清
- 芮效儉:中國的南海問題立場更合理
- 北京是如何失去首爾?
- 嘲諷《我的戰爭》被認定是指桑罵槐
- 對朝鮮施壓 中國對美國的可能議價模式
- 朝核問題走不出的人為困局
- 朝鮮身價水漲船高
- 朝鮮頻挑釁 北京關門教訓 “鐵桿兄弟”
- 北京對平壤再不了斷就晚了
- 美制裁涉嫌助朝中企是 “長臂管轄”?
- 女首富助朝核計劃被捕:願粉身碎骨為朝鮮
- 逆國際大勢,中國重新紀念蘇軍
- 俄與北約對抗加劇 中國波蘭拉近關係
- 中俄聯手反美 兩國官媒不說對方壞話
- 北京傳授網管技術 俄羅斯回報訓練反恐
- 俄羅斯聯手中國開發北極
- 俄遠東發展難 遲早會被中國拿走
- 共同開發馬六甲港口 馬憂心中國軍事隱患
- 中國建吉布提基地引發國際警惕
- 不再不干預,中國前進中東
- 政黨培訓:中國向非洲推廣中國模式
- “收傘” 後的香港何去何從?
- 香港還剩下什麼媒體值得信任?
- 中國打出岡比亞牌恫嚇台灣?
- 美國為何對台海兩岸僵局靜默?
- 梵蒂岡與中國關係進一步回暖
- 達賴訪台喊卡的幕後運作
- 蔡英文將如何聲索南海主權?
- 台灣的 “現狀” 北京說了算
- 台灣人眼中的中共
- 蔡英文對習近平公開 “宣戰”
- 兩岸關係或在十九大後出現轉變
- 吳建民與中國禁忌話題
- 吳建民:理性的鷹派
- 中國錯過多次機會 崛起需謙虛
- 後記